相机界的“五菱宏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理光GR2 开机黑屏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

2023-08-13 0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2021-06-16 09:44:36 100点赞 184收藏 80评论

开篇表态:本文不是劝败种草的评测,有啥说啥。

摄影器材的体会,尤其是改进较大的新型号,一两个月也就讲个皮毛,往往要用上至少半年才能说的比较准确。我这GR3才用了一个多月就谈体会其实是有很大变数的,咱们未来可以在评论中沟通。在正文中,我会把自己对GR3的评价(不是评测,我没能力评测)、我对GR这个系列的一点点理解以及相机和手机拍照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想法分享一下。我力争只说别人没提过的,不浪费大家时间。

购买理由

去年买了EOS R6,以为用不上GR了就送人了,结果发现还不行:出门带小孩,很多时候要拿其他东西就不方便带大相机。我是不怕重,为了画质和对焦,重我可以接受,但不便携是真麻烦,不拍照时候放哪儿啊?最后还是只能买了一台GR3回来。我就两个需求:便携、画质。

从GRD一代开始直到今天说的GR3,我先后买过四台这个系列的相机,包括:GRD/GRD3/GR/GR3,算是这个系列的老用户了(本文里GRD和GR分别指各自的一代机型)。前三台都是发布了就买,买GR的时候我是非常激动的,而GR3刚上市我没买,直到现在才买,可见心态和想法还是有明显变化。

就GR系列来说,GR是2013年上市的,那时候的手机还是iphone5s时期,在那个年代GR相比手机是有绝对优势的。手机拍照从iphone4到iphone6无论是画质还是性能提升都不大,直到iphone6sp加入了光学防抖才让手机拍照补上了性能的短板,而画质方面至今也只能说是在不断完善中,主要还是在HDR方面下功夫,但在风光留念分享这种场景可以完全替代相机了。紧凑相机(Compact Digital Camera)和手机的使用场景很大比例上都是重合的,于是这类相机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未必适用,买了之后如果一年拍不了多少张就是白糟蹋钱。不止是GR,友商都一样,我就不说具体牌子了,从几千块的到几万块的都是这种情况。什么值得买是面向大众的平台,本文也是面向大众用户而不是面向爱好者,因此我劝大家在购买之前还是考虑清楚需求。

使用感受关于体积

GR3是回归GRD系列的体积了,厚点,但长度接近。现在一些评测说GR3因为体积太小所以操控手感差,这是毫无道理的。我肯定他们没长时间用过GRD,对这个系列还没什么认识就急着发评测。GRD总共四代都是这个长度而且比这更薄都没人抱怨过手感问题。实际上,我在几年前刚拿到GR的时候是真觉得偏长了,现在拿到GR3并不觉得多小。

长度对比长度对比

关于对焦

亮点在触摸。触摸改进了操作流程。紧凑机身上很难设计真正方便移动对焦点的按键,硬件性能也跟不上,对于GR这种以高效率为特点的相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触摸对焦。当年我使用GR,基本上只能先对焦再取景。GR3上增加的触摸功能实现了先取景再点击屏幕对焦,这是GR3在对焦方面值得一提的改进。

至于对焦速度,我认为GR3没什么提高。原来能对上的场景速度快了点,原来对不上的还是对不上。我把GR送人的直接原因就是EOS R5/R6的对焦彻底改变了我的使用习惯,GR这种连触摸都没有的对焦模式我完全受不了了。GRD反而没对焦的问题,小底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焦速度比大底快很多,很少有拉风箱的情况,能对上就对上,对不上就是很干脆的对不上,对焦方式原理就有区别。GR3在常见的一些暗光场景中对焦都会拉风箱,而家用场景大多数都是暗光,于是我就觉得这方面提升不大。

有人说GR3暗光对焦性能提升了,也许有,但我在官方中文网页都没看到介绍暗光对焦这个特点,而且我自己也确实没发现暗光对焦有提升。便携相机的性能就永远不要想着和单反(本文里面我用单反统称可换镜头系统,包括无反等等,大家看个意思就好)去比。别说GR这种紧凑相机了,哪怕是单反的小型镜头比如饼干头的对焦速度都完全不行。体积在那呢,完全不是一种用法。

面部识别意义不大。一方面在于只能识别正脸,连侧脸都大概率失败,后脑勺更不行,这就鸡肋。另一方面就是多人场景的面部识别对焦是要结合相机本身的性能来实现的流畅操作的,我这里指的是多人里选择某一个人对焦的情况。比如EOS R5/R6我把对焦框锁在人脸之后即使快速移动画面都不失焦,但GR3也用这种方式显然不可能做到那么流畅,如果考虑到镜头对对焦性能的影响那么二者差距就更大了。

虽然GR的视频功能跟没有一样,但我还是提一句就是,视频的对焦性能也很差,拍摄静止的人物拍着拍着相机画面自己就模糊了的情况时有发生。

开机速度

这个确实能感觉到比GR更快。虽然没什么可展开说的,但这个是很重要的提升。我很满意。

机身转盘

背后的模式转盘,新增的滚动功能很好用,也不影响四方向按键的精度,不滑,我很喜欢。但这个转盘居然不能设置自定义快捷键,比如不能设置成拍摄中转动修改快门光圈之类的功能,希望能在固件更新里加入。

WIFI连接

网上对GR2/GR3自带的WIFI功能很多诟病,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传输速度慢,二是和手机APP连不上。速度方面,我自己是用佳能的Camera Connect来对比并不慢,我觉得大家说速度慢的一个原因在于GR系列的图片文件体积太大,风光照片的JPG文件动辄10多MB,RAW文件直接接近30MB,这都赶上4500万像素单反的文件体积了。尤其是GR的机内后期滤镜效果都是基于RAW文件的,这导致我们用的存储卡容量也不能小,因为需要大量拍RAW+。我64G卡拍RAW+也就900多张还够用,如果16G卡才230张这绝对不够用。

和手机APP连接失败我是直接遇到了。这是很扯的,明明相机已经打开了蓝牙和WIFI,手机就是搜不到。打客服电话客服给我的办法也没用,最后我按官网的英文说明直接试了一次就成功了,使用正常,在这里具体说一下:

我用苹果手机,下载Image Sync这个app,官方的免费的哈,不是十几块钱那个个人开发的;然后,在Image Sync这个app的设定里面点操作说明直接跳转到一个网址,是理光映像日本官网的英文界面;然后点击的是Connection Method (iOS device & Bluetooth),在这下面点击Bluetooth First Time Connection,为了和网页语言对应的方便,可以把相机的语言改为英文;然后,就照着这个步骤一步一步做,很流畅的就完成了。建议把相机蓝牙设置成仅开机连接甚至关机也保持连接,这样在连手机app的时候会非常方便。之后使用的时候,打开相机,再打开Image Sync这个app,选择下方的照相机影像,自动就提示“Image Sync试图连接GR_XXXXXX网络”,点击“加入”,相机WIFI自动打开,等一会,有时候卡一会退出重新连,就看见相机上的照片了。

我在网上还没看见别人提这种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画质

细节方面,GR3和GR一致,我肉眼觉得没明显提高。当然动态范围要高很多,因为终于用上主流的CMOS了,据说这是宾得K70的那块CMOS。我自己的感觉是:之前这个系列的RAW文件,也就是改改色温比较方便,动态范围都谈不到。比如GR那个RAW文件其实也就是能多拉回一些细节的程度;GRD的RAW更是摆设,也就是比没有强而已,指甲盖面积的CMOS都这意思。而GR3的RAW文件终于可用了,也是托了新CMOS的福。

滤镜

GR上就叫效果,GR3叫做影像控制,LR软件叫预设,只是因为手机摄影APP里叫滤镜就统称滤镜了,说的都是一个事,其实就是直出的颜色风格。GR3把直出JPG的两种模式“标准”“鲜艳”也归入影像控制目录下,我就放在一起说了。我这说的都是出厂默认的JPG设置,没有按FN去改更细节的设置。

我这主要说的是“标准”“鲜艳”“正片”这三个模式,其他模式比如高对比黑白之类的我本来也不喜欢所以感觉没那么明显。我下面拿几张不同场景的片子的这三种模式做个对比,以下顺序依次是标准、正片和鲜艳,最后的街景就只有标准和正片,大家看个大概意思。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相机界的“五菱宏光”——老用户说理光GR3

总的来说,鲜艳模式基本就是摆设。正片模式的效果比前两代更弱了,这个很多人提过了,有人说之前是日系现在是德味,我是没看出来这种风格的差异,但确实没之前那么浓郁、那么腻了,各有所好。具体来说,GR3的正片模式更需要我们匹配使用场景了。在人像、美食这种色温偏暖的照片里GR3的正片模式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觉得和GR的正片模式效果差不多,就是能有“内味儿”,比如炸酱面的面条的白色效果就不一样,但是对于大范围的蓝天白云这样色温偏冷的风光照片来说GR3的正片效果就不明显。

这要多说一句GR3的背屏。这块背屏的效果是真不错,就这三种滤镜的效果在背屏上都能很直观的看到区别,但到了一般的电脑显示器甚至在iphone12手机屏幕上看的区别都没多大,这方面理光是赶上佳能了。当然这和亮度也有很大关系。GR3这块背屏亮度非常高,我在藏区高原大太阳下取景都杠杠的,比EOS R5那块背屏更亮。调整亮度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显示屏设定,另一个是户外显示设定,叠加之后简直亮瞎眼。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因为GR的色彩我记不清了,也没法和GR3对比。其实这一方面对读者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可惜我几乎看不到哪个自媒体做过有针对性的评测。

USB-C口

有了C口充电是好事,但干脆不配座充就有点抠门了,就这寒酸的续航张数就该多送块原电和座充。GR3的官网翻新机都送一块旧原电,新机还不如翻新的待遇。

一些评测说这个C口盖子太紧,我认为这是完全误解。我截图说一下。GR3的这个口不好打开的原因在于,开口部位内侧有一道凹槽(图中A),蒙皮边缘凹下的一条(图中B)正好卡在里面。在抠开的时候指甲会隔着蒙皮直接卡进凹槽里,相当于把指甲往机身内部用力从蒙皮(B处)直接连着这个塑料槽(A处)一起抠,这当然抠不动了,越使劲越抠不动。但这不是紧,只要稍微轻点把那块蒙皮的凹槽刮一下就开了,不要使拙劲才容易打开。

C口图解C口图解

电池续航

确实太少了。官方声称的200张数字本身看起来不少。但是GR很多时候是要做机内后期的,因为高对比黑白啊、正片啊这些效果都是只有机内才有的。GR专门就有不启动镜头开机的功能,就是方便用户直接回放照片做处理的。单反好说,拍完了最多就是筛选一下做个星标就传出去了。GR3这回放照片可玩的就多了,还要在屏幕上看效果、调参数,屏幕就耗电,操作运算更耗电。真拍多一点这个续航根本就不够用。

同场景对比

这个应该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但是我要先声明:这种看似拿片说话的最直观对比,其实只是片面的突出某个设备某一方面的特性,而完全无法指导实践的。我这里把这个比较的图放出来,也是希望演示给大家GR3的画面解析力很好,而不是否定单反。

对比一,右边是GR3,下同对比一,右边是GR3,下同

对比二对比二

对比三对比三

我用的是EOS R6+EF 1740L和GR都在28mm焦距同光圈快门ISO同位置拍一张对比,都是机内默认的标准模式直出JPG。选择R6是因为像素和GR相近,也没用牛头,EF1740L在红圈头里也是解析力不高的而且是变焦镜头本来就比不了定焦。结果很明显,GR3的解析力是几乎打平甚至超过R6+EF1740L的。这个结果很正常,哪怕是换了R5也一样,R5只是像素更多,但是同样的镜头能捕捉到的细节也是同样的程度。GR就有这个特点:好镜头+大底=傻锐。色温方面,还是R6更接近肉眼看到的效果,GR3还是偏冷了。我不习惯GR这种翠绿的树叶颜色风格。

请注意,这种比法是完全忽略了可换镜头系统的优势,而实际使用中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这种对比的积极意义在于指导我们理性的看待器材的特点,尤其是在使用狗头的时候怎样扬长避短,但是不应该用“比烂”的思维方式去幻想着否定牛头的价值。

比如这套R6+EF1740L的组合,轻便、对焦又快又准、机身暗光对焦性能强、镜头是从超广角17开始24/28/35/40基本上都是日常拍摄的常用焦距,如果比这几个方面,GR除了便携之外一无是处,为了这点傻锐牺牲太多。只要是方便携带的场合,我一定会拿出我的单反,比如在家里拍日常生活的照片我都是直接用单反,不跟GR在对焦上较劲。

再比如,虽然牛头画质好对焦快防抖好,但是牛头太大太重了而且太贵了。器材都是按需求选用的,过哪河脱哪鞋。如果我今天的拍摄不是那么追求极致的画质同时又需要轻便耐用,那我就带个狗头或者高素质的副厂头就可以了,实际拍摄的时候找光线条件适合的场景拍就是了,这种情况下拍出的作品基本上都不要求画面效果达到数毛的地步。

GR最大的魅力

这个魅力就是:出片率高。这部分篇幅不长,但要单独说,因为我觉得至关重要。我所谓的出片率,是指拍了一定数量照片之后,从其中能够选出多少张看着差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片子来,这个比率。主要是说无主题拍摄的照片的初选。如果我这次就是拍活动、拍会议、拍人像,这都是有主题的,出片率都是有规律的了。

我和很多发烧友甚至专业摄影师交流过,都觉得GR的出片率明显高于单反。这是非常邪门的一个事情。原因我可以想出很多,但我觉得都比较似是而非。总而言之,这个相机确实可以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来。我觉得这就是这个系列相机最大的魅力。

关于高对比黑白

高对比黑白风格众所周知的领军人物是森山大道。而如果我们去细看他的高对比黑白作品,会发现用光是有讲究的,哪个地方是黑、哪个地方是白、哪个地方有细节,都有学问的,摄影师是有思考的,所以这些作品好看、耐看。森山大道一定不是摸摸脑袋就是一张片子作为作品发出来恶心人的。这是需要我们爱好者学习的,这种风格的创作对于用光的能力要求更高,我们不能东施效颦。

另外,GRD的这个效果和GR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GRD的黑白颗粒感更强,作品呈现的风格更粗犷,而GR由于采用了新的CMOS导致三代机型的黑白颗粒感都太过细腻,至少我是觉得GR系列的这个效果没以前那味儿了。

我从来不用这个效果,我不具备这个能力。

关于手机的优势

对于绝大多数的朋友来说,我觉得跟风买相机还不如用手机拍,没必要花几大千块钱买GR这种专门的相机。对于景物的拍摄,往往着眼于构图、透视、光影等方面,人物反而是陪衬。这种题材,取景很从容,对画质的要求也不高,手机就能大展身手,相机就没什么必要。

我在用单反和GR3拍摄对比的时候,专门用自己的iPhone 12mini也拍了。大家看一下,当然了,比例有差异,细节也有差异,比如画面里被放大界面遮挡住的部位有一部车子的车牌,iphone照片就看不清但GR是可以看的很清晰的。如果分好坏高低,肯定是相机更好,但是就主要的部分来说,手机能跟头把式的合成一张猛一看囫囵个儿差不多的片子,真心够用了。我在草原上拍的照片都不用发,完全跟相机打平手。

对比四,左边是GR3,下同对比四,左边是GR3,下同

对比五对比五

和GR对比是这情况,和R6+EF1740L对比大家也能想到了吧?我都不用放图了,显然差不多。而且相机的广角边缘画质是下降的,手机都是多张合成的每个角落都一样清晰。当然这样比是不合理的,就好像网上有人拿狗头和牛头拍标板对比说效果差不多一样。如果拿宝刀跟菜刀一块上墩子比切肉,那宝刀还不如菜刀好用呢。但就以扫街这个用途来说,单纯的扫街拍张清晰的照片后期套滤镜分享朋友圈的话,手机这个效果真的够用了,花几千几万块钱买相机真心意思不大。

说句题外话,用佳能的朋友在自动白平衡设置里注意选择“白色优先”这个设置,否则可以把色温矫正到不那么暖。这个设置是1DX2开始之后的机型增加的,6D2也有,R5/R6都有,有的评测拿到佳能新机张口就说自动白平衡偏黄,其实是不会用,这都多少年的功能了但我身边一些老佳能用户都不知道。GR3也有类似功能,叫做“白炽灯下的AWB”,就是在白炽灯光源下调整暖色温的程度,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相机和手机

那相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关于画面整体的质感啊、镜头的匹配啊、景深的自然这些方面我就不提了,不直观,大家不好感受,我提三方面。

第一是效率。相机毕竟是专门拍照的设备,都是一个单独的专门的设备了,当然在拍照的效率方面远高于手机了。手机这方面替代不了相机就在于多合一设备的效率是根本不够用的。当然效率都是以牺牲重量和体积为代价的,换句话说体积大的设备肯定用起来效率更高嘛。我前面说了,我在家里拍家人从来都是用我的EOS R6,因为不用考虑便携,但如果出门携带不方便的时候我会用GR3,如果连相机都不带的话就直接手机拍。

第二是画质稳定性。就相机来说,同一台甚至同一代机身的画质都是稳定不变的,细节一致,色彩也一致,而手机不行。比如拍人像来说,至少iphone到12这一代是绝对靠不住,安卓我确实不了解。原因就在于iphone照片肤色涂抹感非常强,可能和HDR有关,黄种人的话就是土黄的肤色,真的是到了没法用的地步,而且色温各种偏。iPhone的照片呈现的死黄或者苍白的肤色简直让人无法忍受,就在12这一代有改进但还是不稳定。而当画面的光影细节超过了手机运算能力的时候,手机照片的细节也会崩塌。

第三是人像细节。大家也看得出来,手机在拍摄光线充足的蓝天白云或者到此一游的细节是足够的,但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就不够了。人像的皮肤、毛发、眼神等等细节在手机照片里都很难表现,也不是就完全不行,但跟相机这种随手一拍就能出来的效果相比差很多。而且人眼对人像照片和风光照片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拍景色的话往往手机和相机的效果差距不容易察觉,但人像照片手机和相机的效果基本上一眼就看出来了,手机也就只能在小尺寸缩图或者是浓艳的光影效果上面做文章。

也正是基于这几方面,我还是买了GR3,而不是用手机替代。你如果真的怎么都看不出手机和相机拍照的效果有差异,那祝贺你,省钱了!这不是反讽,我自己就听不出几千块钱音响和几万块钱音响的差异,当然也有差异但我不觉得那是多大一回事于是不介意,我家的音响就一个几百块钱的回音壁……

相机和手机的设计出发点就不一样,相机在设计之初考虑的是画质而不是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体验,换句话说相机是要人去适应设备的;而手机是设备适应人的习惯,画质上必然会牺牲。我觉得: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本来就不需要相机,本来需要的就是拍照手机。只是因为在几十年前确实我们的技术不够先进做不出来拍照手机,那么普通用户只能皱着眉头去学用相机,更把摄影推上神坛。同时,相机厂商为了赚钱,也开发出各种功能简化的入门相机,满足市场需要。任何赚大钱的模式也不可能永远延续。手机对相机的取代,更多是用途的取代:一些对画质要求低的用途不需要用相机拍了而已。而相机,将回到以前那种限于少数人的昂贵爱好的时代。对相机用户来说,现在是个回归本源的阶段,而不是相机无用的阶段。

此外,现在手机厂商在拍照方面的宣传,完全就是照搬当年相机厂商的套路。摄影器材往往很多年才有一次在画质或者性能方面真正的提升,但厂商的宣传会让人觉得年年都在改进。从摄影角度来说,手机也是摄影器材,也要遵循几年一换代的规律,不可能每年有明显进步。手机摄影宣传的套路包括精心布置甚至张冠李戴的样张啊、宣传夸大实际打折的性能参数啊、买摄影师买媒体写看似客观的软文啊……在数码时代,这些套路把我们玩相机的爱好者套路了十几二十年到现在听上句都能接下句了。我们甚至到现在都在拿厂商忽悠的性能去麻木自己贬低同好,手机摄影也在重复这个循环。对于值得买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旗舰手机肯定物有所值,但在拍照方面吹每年进步基本上都是忽悠,不要仅仅因为厂商宣传的拍照功能提升这一个原因而去换代。比如说你觉得手里去年才买的旗舰手机什么都够用就是拍照差点,一看今年厂商说新旗舰拍照提升了买一个吧,这大概率是坑。

这里都是局这里都是局

买不买?

对于多数人来说,我建议大家谨慎购买。这是大实话。我自己就是,GR我买的首发,但GR3出了两年我才买的。为什么?

GR是一台非常实用的相机。实用,意味着你得多用,像耗材一样多用。如果你买回来不用,那还不如摆在柜子里的塑料小人。这东西,要画质,是个残幅;要性能,没有;要品牌,是小厂;外观形象,不亮眼;要保值,没价值感;要装B,没品牌力……坏了就送修,进灰了就清灰,拿回来继续拍。当然也可以凡尔赛,但很难给人提供超出拍照之外更多的满足感,反而是手机你每天都用即使被忽悠也没吃多大亏:好歹还用了啊。

实用不是个多么光鲜的特点。就比如我们评价汽车,如果一部车的最大特点是拿来拉活儿,这就实在算不上多么光鲜。跟价格关系不大,如果用来跑网约车,奥迪A7跟五菱宏光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GR就是相机界的五菱宏光。我标题的说法也是从这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对拍照的热情不高,那么不如去买旗舰手机。

对于拍照来说,现在相机本行业内的提升也极其巨大,这就让GR这种紧凑相机的存在感更弱。比如我前面就说过,只要有条件我就会拿出EOS R5/R6拍照,这两台机身的对焦体验是颠覆性的提升,又快又准又方便,连佳能自己的单反都被淘汰掉,何况是GR这种小卡片呢?这都什么年代了还陷阱对焦、快拍模式呢,不是说没有用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太不方便了啊。

当然,也许你买了之后,会发现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好像我当年买GRD一样。那么,我不建议买配件。看看我给GR买的配件吧,现在都废了。广角镜效果不错,但是比相机还重,装上头重脚轻(镜片要画质就轻不了,这就是摄影器材的规律之一),我俩手托着大相机完了再俩手托小相机,有力气没地方使啊我?遮光罩也都是样子时髦,都完全违背了GR系列便携的设计初衷。

GR一代的广角镜、转接环和遮光罩GR一代的广角镜、转接环和遮光罩

比如我这些天就觉得便携也是个伪命题。现在天热,出门都是单衣,即使是GR3这么小的体积也很难放进普通的裤兜里,除非是大码宽松的裤子。看了几个小相机包,也就那么回事,没多大意思。再说,GR3可以放包里,那包放哪里呢?只能卡在腰带部位,上街快走两步都不方便。其实,等秋天到了,直接放外衣口袋里,连包都不用。这就是捆着发木、吊着发麻,五脊六兽好难受,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回头片子没拍多少,配件买一大堆,还都不值钱,二手都卖不上价。

如果读者看完了我这长篇大论之后还坚持买GR3,那么无论你是理性还是跟风,这个相机都不会让你后悔。这相机看着不起眼,用了就知道好处了。我最后再输出一个价值观:希望大家多用GR3给家人、亲人、朋友和熟悉的人们拍照。给熟人拍照不仅最容易出好片,更是综合回报最大的,留下回忆、增进友谊、维护关系,这都比在没头没尾的大街小巷拍一些似是而非的照片分享给网上的陌生人找认同更值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